2020-08-14 10:08:27 社区工作者考试 https://shehui.sydw8.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社区工作者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网络空间再不是‘法外之地’,华图教育为大家整理了申论备考相关知识供广大考生复习,更多备考技巧请持续关注华图教育。,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一、热点概况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8.89%。其中,暴力辱骂以“网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74.71%和77.01%;其次为“恶意图片或者动态图”(53.87%)和“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45.49%)。
由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特征,网络暴力已成为威胁互联网环境的一大毒瘤。许多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对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造成严重损害。
当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便利自由浏览阅读免费、快捷、海量的网络信息时,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行为也在污染着网络生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二、主流观点
中国经济网: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领域的种种乱象都是网络信息发布者责任意识缺乏的体现,此次网信办出台相关规定,对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实行问责制,未来或对网络生态治理带来更积极影响。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单勇:“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是实现互联网良性生态治理的根本举措。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数据安全法》两部关于完善互联网领域治理的法律也正在制定中。”
河北新闻网: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所以在充分享受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一定要紧绷法律这根弦,切实增强在网上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真正做到以法为“绳”、文明上网,提高网上言论的警惕性和鉴别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自觉维护网上的“蓝天碧水”。
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络空间再不是‘法外之地’”。中国的网民已超过8.5亿人,为网络空间织就健全的法网,虚拟社会的规范有序才有根本保障。依法治网是中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互联网法院是人民法院更新司法理念、创新司法模式、推进依法治网的具体举措,必将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法治建设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三.深度分析
(一)网络成为法外之地的原因:
1. 法律制度过于原则或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网络空间的发展变化。
2. 青少年由于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树立,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屡见不鲜。
3.网络技术跟不上。
4.民众法制意识淡薄。
(二)治理网络空间的对策:
1.有关部门还要提高敏感性和责任感,对一些网络谣言做到露头就打,对于别有用心的信息发布者要依照法律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形成震慑。另外,对于一些极易产生负面舆情的突发事件,政府权威机关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消息,让官方消息跑到小道消息的前面,不给谣言留下可乘之机。
2.实现有法可依。完善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把握和尊重网络空间特点,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要抓好严格执法。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的打击力度,就是例证。应进一步丰富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快解决网络执法中的管辖权、证据的获取保存等问题。
4.推立足全民守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互联网的管理者、网站主办者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建设和努力。只有大家同力共举,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自律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空间。
四、参考文章
网络生态治理需要多措并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有人错误地认为,有了网上的“自留地”和“麦克风”,就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殊不知网络虽是虚拟的世界,但网络运行主体不是虚拟的,它和现实一样,同样会受到公共道德的评价和约束,更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和制约。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因此,构建网络生态治理需要多措并举。
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实现有法可依是关键。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现实社会的矛盾和纠纷也会在这个空间有所体现。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为网络健康有序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但也存在有的法律制度过于原则或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网络空间的发展变化。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把握和尊重网络空间特点,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需要率先承担责任,规范自身行为。在网络出现“夸夸群”之后,“互怼群”“互喷群”也相继出现,群友之间毫无理性地谩骂指责,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环境,也成为网络语言暴力滋生的土壤。网络内容生产者应当保证所发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应该有积极的导向性;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必然要求依法惩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的打击力度,进一步丰富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快解决网络执法中的管辖权、证据的获取保存等问题。
立足全民守法。网民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大学学历以上占9.9%,而初中学历以下网民占比56.9%。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包括青少年网民,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做到文明上网。青少年在中国网民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树立,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屡见不鲜。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使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网络法治化治理,既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治网,需要互联网的管理者、网站主办者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建设和努力。只有大家同力共举,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自律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空间。
网络生态治理是一场攻坚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以及网络服务使用者等多个主体都应该参与其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依法用网、文明用网,多发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带好模范作用。只要人人都做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我们的网络空间就会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贴心微信客服
Q群福利小灶
上一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下一篇:谣言,严重干扰抗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