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6 13:53:25 社区工作者考试 https://shehui.sydw8.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社区工作者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社工备考申论:“悬崖村”搬迁,收获的不只是喜悦, 华图教育为大家整理了申论备考相关知识供广大考生复习,更多备考技巧请持续关注华图教育 ,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热点概况
5月13日,一个小村庄的搬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四川凉山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列尔村的“天梯”,很多人对它印象深刻。阿土列尔村又被叫做“悬崖村”,住在大山里的村民出入都要攀爬落差达800米的悬崖,梯子就是他们通往外界最主要的路。随着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这几天,这里的84户贫困户也告别了悬崖爬梯,搬进了县城的新居。
各方观点
人民网:“悬崖村”搬迁,受到媒体和民众的持续关注,究其原因,这是关乎“悬崖村”村民福祉的大事,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光明日报:“悬崖村”搬家注定写入扶贫史,它告诉我们,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只要牢记精准和扶贫,就一定能找到脱贫的办法。
中青评论:村民走出“悬崖村”,并不意味着扶贫的终止,而是扶贫方式由“授鱼”到“授渔”的转折点的开始。
深度分析
(一)易地搬迁扶贫面临的难点
1.生计问题
实际上,搬迁一个或多个“悬崖村”,以及其他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村落,技术操作上并不存在太大问题。主要问题是财力、土地、就业安排,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山崖上的村庄难进难出,但毕竟有养育村民的一方水土,让他们走出深山,就必须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每一个贫困村落的搬迁,都不是简单的“盖房”和“搬家”。舆论为之欢呼的同时,也要清醒:移得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能否稳得住,才是村民彻底融入现代社会的更关键问题。
2.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村民搬出“悬崖村”,也不等于告别“悬崖村”。悬崖上的村子,不适合日常生活却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些村民早已在接待旅游服务中获得收益。村民已探索出一条依靠旅游业的脱贫路径,整体搬迁后,进一步发展壮大“悬崖村旅游业”,如何将“悬崖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实现扶贫与发展同向而行,也是值得探讨的。
(二)如何解决易地搬迁扶贫面临的问题
1.“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同步进行
当地政府在搬迁点附近创建农业产业园和开发公益性岗位,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同时,还为搬迁村民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引导劳动力外出务工,并按照务工地距离和务工时间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交通补贴和稳岗补贴——“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同步进行。从长远来说,造血扶贫的成效,是决定“悬崖村”易地扶贫后能否稳得住的关键。
2.开发利用村落的旅游和历史文化价值
实施易地扶贫,除了财力与资源问题,有些村民故土难离,也是一个难点。而贫困村落的旅游和历史文化价值若能得到开发利用,村民搬迁不意味着告别、断根,不但能使搬迁更顺利,还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既解决生存、脱贫问题,也体现出人文情怀,达到易地扶贫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章
“悬崖村”搬迁,收获的不只是喜悦
“悬崖村”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一次是因为村民们迎来了乔迁之喜。“走下钢梯,走上楼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悬崖村”搬迁,受到媒体和民众的持续关注,究其原因,这是关乎“悬崖村”村民福祉的大事,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
脱贫攻坚不仅仅是单纯的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久久为功。从“悬崖村”的搬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坚定的力量,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悬崖村”一直在改变:2016年,各级政府投资数百万元为当地架起一座2556级的钢梯;当地开通了第一个银行网点;接通4G信号,村里的年轻人搞起了直播带货……一点一滴的改变告诉我们,“脱贫攻坚”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是靠几次“冲锋”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需要因时、因势、因户、因人精准施策。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应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大山深处的“悬崖村”,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产业落后,是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试金石。如今,这里的村民不仅走下悬崖去了城市,搬进了楼房,还可以选择再回村里工作,吃上“旅游饭”,或是依托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和奖励办法的措施,实现就业,稳定生活。这样的工作成果令人心喜,告诉我们面对挑战,唯有坚定信心、勇敢应对,方能书写出历史新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背后,是披荆斩棘的魄力、持之以恒的定力和严格细致的执行力。据四川日报消息,除了“悬崖村”,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还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37.46万套,搬迁入住130.04万人。此外,四川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连续第四年获得国务院表扬。我们更加坚信,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人能走出大山、告别贫困。
四年多时间,从藤梯到钢梯,从土坯户到楼房,从种地养羊到发展旅游,悬崖村的变化,是中国脱贫攻坚的缩影,是决胜“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现实演绎。在“悬崖村”村民的一张张笑脸中,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喜悦,还有一往无前的自信和动力。
贴心微信客服
Q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