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录

社区工作者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社区工作者考试频道 > 社会工作者 > 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 2020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每日一练(7.05)

2020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每日一练(7.05)

2020-07-06 10:23:20 社区工作者考试 https://shehui.sydw8.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社区工作者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0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每日一练(7.05),华图教育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每日一练备考相关知识供广大考生复习备考,更多备考知识请持续关注华图教育,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50

136、在抗生素大规模医用之前,耐药效果对细菌几乎没有意义,突变自身的有害效果更加重要。正常使用抗生素能杀死几乎所有的目标细菌,个别漏网之鱼通常也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殆尽。其中一些细菌个体虽然已经带有耐药性的萌芽,但这些萌芽不足以抵御正常剂量抗生素,也会随着个体死去而消失。

由此可以推出:

A.基因突变是耐药细菌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B.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来削弱抗生素的作用效果

C.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之后,抗生素将无法攻击病菌

D.如果没有抗生素滥用,耐药性不会快速蔓延开来

【答案】B

【正确率】33%

【答题次数】18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归纳推理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只提及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未提及基因突变是耐药性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排除;

B项:题干提及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萌芽,但这些萌芽不足以抵御正常剂量抗生素,可以得出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来削弱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可以推出;

C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萌芽,但这些萌芽不足以抵御正常剂量抗生素,不代表细菌产生耐药性后,抗生素无法攻击病菌,排除;

D项:抗生素在大规模医用之前,耐药效果对细菌几乎没有意义,不代表没有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不会快速蔓延开来,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36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101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92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52

137、某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新报告称,在2.8亿年前生活在南非的正南龟是现代乌龟的祖先,它们是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当时,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地向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由此可知,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善于挖洞的某些习性

B.只有挖洞才能从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

C.龟壳是由乌龟的肋骨逐渐加宽后进化而来的

D.正南龟前肢足够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龟壳保护

【答案】C

【正确率】36%

【答题次数】11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加强论证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

论据:①某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新报告称,在2.8亿年前生活在南非的正南龟是现代乌龟的祖先,它们是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②当时,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地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善于挖洞的某些习性”,强调乌龟挖洞的习性,不能推出乌龟壳的来源,乌龟壳的作用。故与论点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只有挖洞才能从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强调挖洞可以从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幸存,但是与乌龟壳是如何进化来的,以及乌龟壳的作用无关。故与论点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建立联系。“龟壳是由乌龟的肋骨逐渐加宽后进化而来的”,题干中论据部分提到正南龟为了挖洞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论点提到“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在肋骨加宽与乌龟有壳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当选。

D项:增加论据。“正南龟前肢足够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龟壳保护”,增加了一个新论据,肯定了论点“乌龟有壳不是为了保护”,具有加强作用,但增加论据不是前提,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37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102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54

138、信天翁属于鹱形目,有着管状的鼻子,嗅觉灵敏,经常为了觅食在外海上长距离飞行。那些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看起来并非美味,可信天翁为什么会吃下它们,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呢?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在于:对于信天翁而言,这些塑料垃圾闻起来“很好吃”。“美食信号”是一种名叫二甲基硫醚(DMS)的化学物质,这种气味物质在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下产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无法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A.鹱形目鸟类当中有一部分物种常聚集在海洋浮游植物丰盛的地方

B.误食塑料垃圾会导致海鸟行动不便、消化道阻塞,健康慢性受损

C.实验证明在海中浸泡三周后的塑料样品上都检测到了DMS成分

D.对DMS气味敏感的鹱形目鸟类可以探测到浓度极低的气味分子

【答案】B

【正确率】66%

【答题次数】18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加强论证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无法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信天翁之所以吃下那些看起来并非美味的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因为对于信天翁而言,这些塑料垃圾闻起来“很好吃”。

论据:①信天翁属于鹱形目、有着管状的鼻子、嗅觉灵敏,经常为了觅食在外海上长距离飞行。②“美食信号”是一种名为二甲基硫醚(DMS)的化学物质,这种气味物质在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下产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因为“美食信号”会吸引鹱形目鸟类。所以“鹱形目鸟类中有一部分物种常聚集在海洋浮游植物丰盛的地方”,加强论据②,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误食塑料垃圾会导致海鸟行动不便、消化道阻塞,健康慢性受损”,强调误食塑料垃圾后果严重,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论点强调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信天翁会吃下塑料垃圾。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实验证明在海中浸泡三周后的塑料样品上都检测到了DMS成分”,题干中论据部分提到“美食信号”是DMS导致的,而海中浸泡的塑料样品就会有DMS,因此解释了为什么信天翁会吃下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D项:增加论据。“对DMS气味敏感的鹱形目鸟类可以探测到浓度极低的气味分子”,增加了一个新论据,肯定了论点“信天翁可以闻到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具有加强作用,但增加论据不是前提,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38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103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93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57

139、自制力不仅关乎自我控制,还包括排除不相关刺激的干扰和坚持完成相关任务(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任务)的能力。自制力是稳定不变的,还是会被消耗的,学界各派的看法不一。心理学家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让他们同场解决难题。一组解题时只能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结果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因为他们在抵制饼干的诱惑的同时,消耗了自制力。他们由此得出结论: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实验对象对解决难题的兴趣不完全相同

B.饼干和萝卜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不相同

C.饼干和萝卜补充人体能量的效果不相同

D.两组实验对象抗干扰的能力不完全相同

【答案】B

【正确率】85%

【答题次数】14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削弱论证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

论据:心理学家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让他们同场解决难题。一组解题时只能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结果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因为他们在抵制饼干的诱惑的同时,消耗了自制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否定论据。实验对象对解决难题的兴趣不完全相同,说明实验对象有差异,具有削弱作用。

B项:补充前提。可用“否定代入法”,如果饼干和萝卜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相同,就不需要抵制饼干诱惑,题干结论也就无法得出来,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C项:无关选项。饼干和萝卜补充人体能量的效果不相同,与自制力若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否定论据。两组实验对象抗干扰的能力不完全相同,说明实验对象有差异,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39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104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9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58

140、如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科普方式层出不穷。浅阅读、视频直播以及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得如今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低。研究者认为,尽管“互联网+科普”令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不是对科普传播的一种颠覆,而是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者的观点?

A.新闻应用、微博等资讯类媒体是用户了解科学热点事件的最主要渠道

B.在许多科学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很难见到权威科学家的身影

C.数据表明,用户普遍乐于通过图文资讯这样轻松愉悦的形式获取知识

D.比起明星八卦,在社交媒体转发科普内容更能为转发者本人形象加分

【答案】D

【正确率】33%

【答题次数】18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削弱论证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尽管“互联网+科普”令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不是对科普传播的一种颠覆,而是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论据:浅阅读、视频直播以及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得如今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的是“用户了解科学热点事件主要渠道有哪些”,论点论述的是获取和传播知识的方式显示了公民素养的提升,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该项“在许多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很难见到权威科学家的身影”,说明公民所获得的知识很多时候可能不是权威的,但不代表公民科学素养就没有提升,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中“用户普遍乐于通过图文资讯这样轻松愉悦的形式获取知识”强调的是用户喜欢获取知识的方式的问题,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中强调的是转发者转发科普内容是为本人形象加分,而非是为了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40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105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7题

(编辑:华小图)

官方图书推荐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华图社工公众号:htshegong
想考上社工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